点击排行
推荐图文
迎接新的工作挑战 谈对新教材的教学理解和实践感悟
一、 课程性质变化
1.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、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。
2. 特点:
• 彰显生命教育主题(内容和条目,由过去的一条增至三条)。
• 突出法治教育(课标内容点增加,进而采取专册的安排)。
• 强化公民意识教育(透过法治教育、公共生活、公共精神教育进行)。
• 加强媒体素养教育。
综合伦理道德、心理、法律、国情四大知识内容;有机融整情感态度、行动能力和知识认知;突出强调活动性学习方式。
3. 每一课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:以“运用你的经验”开始,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起点;随后的“探究与分享”、“相关链接”、“阅读感悟”等活动设计,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、分享、交流,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,通过师生经验、生生经验的冲突、碰撞、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、扩展;最后均以“拓展空间”结束,希望使教学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。
二、教学要求
1.认真钻研教材,在教研引领下用好教材。
2.充分利用教材栏目,关注学习过程。
3.增强情境体验与对话,提高教学开放性。
4.立足教学实际,创造性地处理教材,开发教学资源。
三、实践感悟
1.切忌教条,让学生有话语权。
新教材改革要求改变教学中的定位结论,允许学生表达个人的思想,允许多元多层次的思想。作为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和愿意表达个人看法,及时有效给予鼓励性评价,让学生参与课堂,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。
2.研磨问题,让学生有思考空间。
当前教学改革要求学生进行问题探究,要组织有效探究活动,除了组织形式外,往往问题的设置是至关重要。因为只有问题有可探究的空间,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欲望,才有利于教师动态生成课堂,才能提高课堂效果。因此,作为教师要打磨问题的语言组织和问题设置的梯度,切忌简单的直白的提问。
3.组织课堂活动方式要多样。
现在教学中比较喜欢采用四人小组讨论的课堂活动的组织方式,讨论结束请学生回答,教师点评。这种方式的特点方便组织和方便讨论,但往往忽视的讨论的持续性和连续性,不注意收集讨论的情况。我的做法是设立一本讨论记录本,一个学期的讨论就可以累积,也可以把记录本成为学生学本和作业本和成长档案。
4.指导学法,体现学科特色,培养学科素养。
虽然新的教学突出学生的思想表达,但考试还是纸笔测试,基本的答题规范和能力及思路也是要求学生要具备的。因此,要凸显学科的学习特点,让学生有基本学科素养和能力。
四、学科教学建议
1.调整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。
2.关心新教材的动态,学习新课程的理论。